​亳州打卡圣地——花戏楼

2025-09-14 05:05 来源:网络 点击:

亳州打卡圣地——花戏楼

出门在外,当外地朋友问亳州有哪些好玩的旅游景点,很多人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咱亳州花戏楼,花戏楼原名叫大关帝庙,也称山陕会馆,花戏楼建筑主要包括木雕、砖雕、彩绘多以地方戏曲折子戏为主要内容,所以咱亳州人习惯称之为花戏楼。

花戏楼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位于安徽省亳州城北关隅咸宁街,花戏楼路的最北边。为山西商人王璧、陕西商人朱孔领发起筹建,后经康熙、乾隆两朝共百余年多次扩建。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花戏楼经过政府多次修缮,早已成为亳州历史文化名片和外来游客来亳州游玩圣地。

花戏楼大门为三层牌坊架式,仿木结构,水磨砖墙上镶满砖雕,雕有人物、车马、城池、山林、花卉、禽兽。花戏楼大殿为主体建筑,戏楼辅衬。大殿高10米,大殿左右有庭院各一,藏有元赵孟顺、清梁献书刻。后为正殿,殿中供奉关羽木雕像,两侧立关平、周仓像,毁于侵华日军。戏楼舞台呈凸字形。台正中书“演古风今”四个金字,台前悬木对联一副,右书“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左书“两般面貌做尽忠奸情”。戏楼东侧为钟楼,西侧为鼓楼,两楼中间是前门,系仿木结构三层牌坊式水磨砖面建筑,一幅幅精美砖雕镶嵌其间。大殿前置铁鼎,侧立铁鹤一对,足蹬神龟,高3米,重500余公斤,铸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在花戏楼东侧是朱公书院,朱公书院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是咱亳州人为纪念康熙年间亳州知州朱之琏的德政而修建的生祠。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修。亳州当代流行一句民谣“宁断油钱,不断朱公香火钱”。现作为花戏楼的附属建筑。

现在的花戏楼在建筑布局、整体设计及装饰艺术上,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对研究中国清代早期、中期建筑艺术和戏剧的发展、雕绘艺术的精华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花戏楼砖雕更是中国砖雕艺术历经几千年演变的巅峰之作。看似不经意的砖雕作品拼合,实则为设计者精心组合,砖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艺术语言丰富,而且还浓缩着中华文化的精华,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

现在的花戏楼经过政府规划和修缮依托亳州北关历史街区,已经成为咱亳州和外来游客打卡圣地了,如果外地朋友来亳州游玩,花戏楼绝对是你应该去的地方之一,而且花戏楼门票也不高,加上北关历史街区规划保护,这里早已经是吃喝玩乐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地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的亳州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展现魅力,欢迎八方来宾来大亳州,大药都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