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点易经,颐卦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2025-09-04 18:52 来源:网络 点击:

每天学一点易经,颐卦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象日: 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译解:

六四有颐养于下(指初)的象征,它是吉利的,如老虎眈眈而视,它的欲望逐逐而敦厚,这是没有灾咎的。

象辞上说“颠颐之吉”,是因上之所施,有光明的福泽。

紫暮解读:

六四是阴居阴位,柔居柔位,它不得中但居正,这六四是艮卦的初爻,也就是到了上卦了。“虎视眈眈”,这当然是形容老虎从上往下看了,这个眈眈是视近而志远。“其欲逐逐”,欲是欲望、追求。逐逐,就是追着不放,这么执著。“无咎”,那颠颐是上求养于下,实际上不是向下求养了,而是施养于下。六四对初九实际上就是施教,以教为养。“虎视眈眈”,指一眼就把初九看透了。“其欲逐逐”,这欲是求才若渴的欲望,它始终是追之不放的,当然无咎了。“颠颐之吉,上施光也。”上施就是从上到下。光就是光明,实际是教诲之光。一句话就点明了智慧之光,使初九一下子就受到启发了。

紫暮讲故事:

孔子问道老子

在春秋时期,中原大地上,战火纷飞,诸侯争霸。然而,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却有一位心怀天下的智者,他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倡“仁爱”“礼制”,他的智慧和学识赢得了无数人的尊敬和敬仰。

然而,孔子并不满足于自己的知识水平,他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他常常外出游学,向各地的贤人请教,以求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思想。这一次,孔子决定前往周朝的首都洛阳,向当时著名的思想家老子请教。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深邃而神秘,主张“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无为而治。老子的智慧和学识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请教,他的名声也传遍了整个中原大地。

孔子带着自己的弟子们,长途跋涉来到了洛阳。他们穿过繁华的街市,来到老子的住所。老子的住所是一间简朴的茅屋,屋内陈设简陋,却透露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氛围。孔子一行人来到门前,向老子表达了敬意和求教的愿望。

老子听说孔子来访,亲自出门迎接。他身着朴素的道袍,白发飘飘,眼神深邃而睿智。孔子见到老子,连忙行礼致敬,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求教的决心。老子微笑着点头,邀请孔子进入屋内。

在屋内,孔子向老子请教了许多关于宇宙、人生和道德的问题。他的问题深入而广泛,涉及天地的起源、人类的本性、社会的治理等多个方面。老子用深邃而简洁的语言回答了孔子的问题,他的回答既包含了对宇宙自然的深刻洞察,又蕴含了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

孔子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他的弟子们也认真记录下老子的教诲,希望能够从中汲取智慧。老子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孔子的心间,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启发和领悟。

在会面结束后,孔子对弟子们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的这段话表达了他对老子智慧的崇敬和向往。他认为老子就像一条龙,能够乘风云而上天,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孔子的弟子们也纷纷表示赞同,他们被老子的智慧和学识所折服,希望能够继续向老子请教和学习。

孔子在洛阳逗留了几天,与老子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他们一起探讨了宇宙的奥秘、人生的意义以及社会的治理等话题。在这些交流中,孔子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思想,还对宇宙和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离开洛阳之前,孔子再次向老子表达了敬意和感激之情。他说:“此次洛阳之行,我收获颇丰。老子的智慧和学识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宇宙和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将把这次学习的成果运用到我的教育和思想传播中,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老子微笑着点头,对孔子的学习和成长表示赞赏。他说:“孔子,你是一位有智慧、有担当的君子。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将你的思想和学说发扬光大,为天下苍生带来福祉。”

孔子带着老子的教诲和智慧,踏上了返回鲁国的旅程。在回家的路上,他不断回味着与老子的交流和探讨,思考着如何将这些智慧和学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和思想传播中。

回到鲁国后,孔子将他在洛阳学到的智慧和学识传授给了他的弟子们。他教导弟子们要顺应自然规律,无为而治;要关爱他人,以德服人;要勤奋学习,不断追求真理。在孔子的教导下,弟子们不断成长和进步,成为了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孔子问道老子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孔子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的精神,也展示了老子博大精深的智慧和学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和智慧的无穷魅力。

紫暮感悟:

孔子问道老子的故事,作为儒家与道家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不仅展现了两位圣人的智慧碰撞,更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而颐卦六四爻的“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维度的启示。将这两者相结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感悟:

一、顺应自然,追求内在的平衡

孔子在问道老子时,表现出对自然规律和道的尊重。他明白,外在的礼乐制度固然重要,但内心的平和与自然更为关键。颐卦六四爻中的“颠颐吉”,也强调了顺应自然、追求内在平衡的重要性。只有当我们内心平和,才能更好地应对外界的变化,达到真正的吉祥。

二、保持专注与正当的欲望

孔子在问礼过程中,始终保持谦逊和专注。他虚心向老子请教,不耻下问,展现了君子应有的品质。颐卦六四爻中的“虎视眈眈,其欲逐逐”,警示我们虽然追求目标要充满动力,但也要保持专注,不被过度的欲望所驱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避免误入歧途。

三、自我反省与成长

孔子在问道老子后,对自己的学问和人生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反省,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颐卦六四爻也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当我们面临困境或挑战时,只有通过自我反省,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采取正确的行动。

四、尊重他人与和谐共处

孔子在问礼过程中,不仅向老子请教,还与其他贤人交流学习。他懂得尊重他人的知识和见解,这种谦虚好学的态度使他受益匪浅。颐卦六四爻中的“无咎”,也暗示了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与他人和谐共处,这样才能共创美好的未来。

五、面对困境与勇往直前

孔子在问道老子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勇往直前,最终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颐卦六四爻中的“利涉大川”,寓意着即使面临困境,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目标。

综上所述,孔子问道老子的故事与颐卦六四爻相互印证,共同揭示了顺应自然、保持专注、自我反省、尊重他人以及勇往直前等人生哲理。这些道理不仅对古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也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颐卦六四爻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仅供参考):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六四爻的“颠颐吉”强调了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这意味着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向他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虚心求教,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保持专注与正当的欲望:六四爻的“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要保持专注,同时要确保自己的欲望是正当的。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避免被过度的欲望所驱使,从而迷失方向。

自我反省与成长:六四爻的“无咎”暗示了通过自我反省和成长,我们可以避免犯错,从而获得吉祥和成功。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实现个人和职业的发展。

顺应时势,灵活应对:颐卦六四爻还告诉我们,在追求颐养之道时,需要顺应时势,灵活应对。在现代社会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社会需求。

重视道德修养:颐卦六四爻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