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海宁皮革城600kW液冷超充站:华为“黑科技”打破“极寒梦魇”

2025-09-04 18:16 来源:网络 点击:

哈尔滨海宁皮革城600kW液冷超充站:华为“黑科技”打破“极寒梦魇”

松花江上升热气球、索菲亚大教堂挂人造月亮、冻梨刺身摆盘、豆腐脑加糖不加盐……“不是欧洲去不起,‘尔滨’更有性价比。”这个冬天,“掏心掏肺掏家底”的哈尔滨彻底火了。

北纬45°的冬天嘎嘎冷,但“尔滨”的美不止有冰天雪地,也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烟火气里,在全心全意守护冰雪旅游的热情里。为了招待好天南海北来打卡的“且”,“尔滨”拿出了120分的诚意。

新年伊始,由“哈尔滨老铁”馨博投资集团携手“深圳小土豆”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数字能源”)打造的哈尔滨海宁皮革城600kW液冷超充站正式上线。作为城市“显眼包”之一,该站将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小砂糖橘”“小辣椒”“小肉夹馍”们提供“有路的地方就有充电”的高质量服务,以极速充电体验助推旅友“畅游哈尔滨的心情达到顶峰”。

打造“雪域样板” 联通“汽车电动化孤岛”

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充电基础设施作为信息交互枢纽与能源管理节点,已成为最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是实现“发展新能源汽车”“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支撑。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当汽车电动化热潮席卷全国时,地广人稀、气候严寒的东北地区似乎成为一座“孤岛”——冬季里动辄零下30摄氏度的天气,让这里缺少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先天土壤。然而,东北地区也并不想在这场汽车变革中掉队,而是在努力寻求逐渐发展的机会,例如,2023年3月,哈尔滨市发改委发布《哈尔滨市支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实施细则》,以推动哈市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1月11日,以“碳路中国 大道有为”为主题的智能微网技术创新与实践研讨会暨华为全液冷“超充之旅”充电网络生态合作大会-黑龙江站于哈尔滨举行。大会同期,哈尔滨海宁皮革城600kW液冷超充站正式上线。

据悉,该场站是黑龙省首座全液冷超充站,由馨博投资集团投资建设,采用华为全液冷超充解决方案,配备12把充电枪,其中2把为最大功率600kW全液冷超充枪,10把为最大功率250kW快充枪,为黑龙江省超充站打造了标准样板点,将破解严寒地区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

1月12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哈尔滨海宁皮革城600kW液冷超充站,馨博投资集团董事长蒋艳庆介绍说:“这里是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的冰城新地标,天气好的时候商户聚集、游客络绎不绝,是充电场站选址的优质场所。”

“那多台车辆同时充电,不会相互影响吗?”

“华为全液冷超充使用了‘功率池化+智能功率调度’创新技术,在场站忙时,能实现充电功率最大化共享并动态分配到每辆车,促成整体充电效率最大化;在场站闲时,可使单车充电功率最大化,实现极致的充电体验。”华为数字能源技术专家答疑道,“这项技术填补了充电智能调配领域空白,可提升场站周转率一倍以上。”

告别“谈冷色变” 破解“冰雪王国”充电难题

记者走近一台距离华为全液冷超充主机最近且正在运行的超充桩,却完全没有听到如传统风冷充电站运行时一般的“嗡嗡”声。“充电桩在运行过程中,现场噪音低于55db,比室内运行的空调声音还要小。”华为数字能源技术专家边打比方边轻松地拔下了充电枪,“而且你看,枪线很轻,单手就能操作。”

正在这时,一阵冷风袭来,天空中飘起了小青雪,记者从羽绒服口袋里掏出冰凉的手机——此刻是零下26摄氏度。拍摄几张照片后,手机已经开始“掉电”,充电宝也明显出现了“充不进电”的状况。

当前,“充不进”“充电慢”“掉电快”是冬季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口中高频词。新能源汽车需要在电池和充电桩设备同步给力的情况下,才能够拥有较好的充电体验。那么,华为全液冷超充桩能否在冰天雪地中经得住“电动爹”的考验?

“在极寒的条件下,电子器件的性能会受到较大限制,所以要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设备内部的保温是关键。”华为数字能源技术专家解释道,“这样的抗寒超能力,全液冷能给到。”

该专家表示,传统的风冷方案通过风扇散热,在极寒天气下,环境中的冷空气直接导入柜内,充电设备在运行中会受到冲击,对充电性能影响较大。“华为采用的全液冷方案使核心器件不直接接触外界环境,将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液体循环带走,既可实现设备的高效散热,又有效控制了温度,受极寒环境的影响相对小。”

挑战极寒,锻造超强保温铠甲的背后,是华为数字能源团队多年研发的积累。“在硬件上,华为全液冷技术运用先进的液冷散热技术设计,利用半实物仿真指导设计,自建30多万故障库模式、历经200多项严酷环境的可靠性验证测试,包括业界首款水电隔离设计、功率智能调度等核心技术,实现在大功率电路板下走水路散热,平衡系统散热及功率需求;在软件上,华为全液冷超充运用故障隔离算法,可对单部件故障失效进行隔离,确保整套系统仍然可用。”该专家道出了“华为秘笈”。

使用如此高端的“黑科技”,充电费贵吗?

“现在私家油车补能成本至少约为0.8元/公里,出租车约为0.7元/公里,即使换气车也在0.4元/公里以上,随着新能源汽车研发技术越发成熟,即使在冬季也能达到5公里/度的度电里程,一度电成本在1-1.2元,算下来整个补能成本大约是0.2元/公里,便宜很多。”蒋艳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而且华为的全液冷超充设备兼容了各种当前车型和规划车型,还支持未来相关创新技术的演进,同时免去了传统充电桩的人工除尘,充电主机能用到15年以上。所以,不仅车主能受益,在我们运营商看来,性价比很高,长远投资收益率很可观。”

让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质量充电。据悉,基于全液冷超充技术,除了黑龙江,华为数字能源还在新疆、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多个高寒天气及场景下部署了充电桩并维持稳定运营,有效破解了“冰雪王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

化解“补能担忧” 点亮产业发展“明灯”

在交通电动化领域,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及电网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是推动交通行业降碳的关键路径。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推广应用的主要矛盾正从“里程焦虑”向“补能担忧”转移。

蒋艳庆估计,目前黑龙江新能源车辆占比不足5%,预计在政府的力推下,接下来两年占比会迎来爆发式增长。“馨博投资集团主要经营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建设及投资,包括华为全液冷超充充电桩、奥动换电站以及全国性的运力事业,在8个城市有网约车运营公司。”蒋艳庆表示,馨博投资集团提前布局全液冷超充站,至少可以抢占20%以上的黑龙江市场份额,“首个全液冷超充站设后,我们会在哈尔滨继续投建多个充电场站,并以市带县布局全黑龙江省,更在全国推广布局新能源补能设施。”

作为智能充电网络领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华为数字能源看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要想让车主充得上、充得快、充得好,必须依靠充电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当前,大功率、高压快充技术已经成熟,将改变整个电动产业的发展路线,促进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华为数字能源相关人员指出,要提升充电网与电网、车联网的互联互通,促进源、网、荷、储、车等多领域的绿色协同发展,需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加快建设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充电目标网,从追求“车桩比”向追求“高质量”转变,打好“提供方便快捷的充电体验”“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的质量和安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正向循环”三方面的配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华为数字能源正携“一秒一公里”*全液冷超充解决方案,联合车企、电网、运营商、伙伴加快建设以超、快充为主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在北京、深圳、重庆等50多个城市构建“城市一张网”,在20条高速公路沿线构建“超充一张网”,在318川藏超充绿廊沿线部署超充站,共同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超充生态圈,构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充电网络。同时,华为数字能源计划于2024年在全国340多个城市和主要公路建设10万根以上的华为全液冷超快充充电桩,推动充电行业高质量发展。

(文 | 中国能源报记者 慕悦)

中国能源报联系电话:010-65369450,邮箱:nengyuanwang@126.com,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