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比例失衡,到底该不该实行一妻多夫制?
男女比例失衡,到底该不该实行一妻多夫制?
一妻多夫,看似是一个不严肃的话题,当下可是法治社会,一夫一妻制深入人心,怎么能提这种不靠谱的问题呢?
众位看官别急,一妻多夫制和一夫多妻制都不新鲜,据俯仰翻阅资料所知,这两种制度都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甚至现在也都有。
一夫多妻制电视上演得多了,中东地区好多国家还是一夫多妻制呢。比如在伊朗,政教合一,按伊斯兰教义,一个男子最多可以娶4个老婆。有个同学嫁给了伊朗人,不知道认同不认同这个制度。还有一些国家,因为战争,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比如塔吉克斯坦,男女比例达到了1:7,尽管国家禁止一夫多妻,但一夫多妻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其他的还有非洲的一些国家以及亚洲的马来西亚。
一妻多夫制虽然不常见,但在有些地方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儿。比如在尼泊尔,同胞兄弟共娶一妻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即便是在当下我国西南边陲地区,也有存在。然而现在的一妻多夫和母系社会的一妻多夫是两个概念,母系社会存在一妻多夫,体现的是女权,而当下的一妻多夫,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因为落后娶不上老婆,进而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迫不得已而为之。
无论是一夫多妻制还是一妻多夫制,终其原因,无非是男权与女权,谁有权都想随心所欲,人性使然。
那如今在法治社会,为何探讨已经被淘汰出历史文明的社会制度呢?这都源自于去年5月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我国每十年都要公布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数据结果来自于入户抽样调查,因为是抽样调查,你没有被调查属于正常。至于科学性,我想上过高中的,都不会否认它。
我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是1953年,以后依次是64年、82年、90年、00年、10年、20年,前后共七次。从90年开始,每十年搞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已经成为一项制度。2021年公布的是2020年的数据。其实在历朝历代,都有人口普查,以彰显时代的鼎盛繁华。
现在的人口普查数据包括总人口、总户数、地区分布、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流动人口、民族人口等。上面每个方面都有相关的问题和研究,比如年龄结构,相关研究有人口老龄化,延伸的问题有社会保险、延迟退休、鼓励生育二胎三胎等等,而今天所要探讨的就是性别失衡带来的问题。
小贴士:学地理的都知道有个胡焕庸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因为人口分布跟地形地貌息息相关,所以搞地理研究的胡焕庸将地理学与人口学相结合,提出了这么一个概念,“胡焕庸线”是我国人口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格局的分界线,其东侧分布着我国96%的人口,西侧只分布着4%的人口。
我们先来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男女比例是多少?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在性别构成方面,数据显示,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
看到没有,与2010年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这说明人口比例失衡问题是略有改善的,而不是像某些公众号、头条号所言,比例失衡愈加严重。
那么人口性别比例失衡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呢?
人口性别结构问题绝对算是大问题,上文提到的塔吉克斯坦,就是这种问题,它只能施行一夫多妻制。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带来的最大问题,最根本问题,还是社会的稳定问题。尤其是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找不到对象的问题才是大问题。
其实从另外一个尺度讲,我国城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也是相当严重的。以前也探讨过这个问题,接下来再简单分析一下城乡二元结构下,由于人口流动,导致的城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以及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先说现象,城市里有不少大龄未婚女青年,多为有学识有修养的白富美,她们也经常拿自己开涮,自嘲为齐天大剩。而农村则经常听说有大小伙子找不到老婆,多数则因为穷穷穷。农村的姑娘二婚三婚都有人抢着要,前提还得是在县城买车买房,农村的姑娘们变得奇货可居。
从出生性别比例看,失衡并没有这么严重啊,农村的姑娘都去哪儿了?大多都进了城。有学历的肯定要进城,没学历的也要进城,因为工作机会多呀。虽然没学历,长得好看的也能在城市里扎根。因此城市里姑娘相对多了,自然就有一部分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们就会被剩下。而农村因循守旧,养儿防老,生儿子是不会轻易放出来的,除非他优秀到能自己在城市里撑出一片天。于是在农村里的那些又穷又没有本事的男青年(并非指所有农村男青年,而是说那些又穷又丑又没本事还好吃懒做的),自然就没有市场,最后只能打光棍。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社会稳定问题,家庭和谐问题等等。最近这些年离婚率迅速飙升,究其原因,与上述现象有一定关系。在农村,女青年吃香,离了不愁再嫁,在城市,男青年吃香,离了不愁再娶。进而衍生出更多的社会问题、道德问题、伦理问题。
那造成我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与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封建思想余孽脱不了干系。
建国以来,我们把封建糟粕基本上清理干净了,但是还不够彻底,男权思想依然在社会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男女不平等的思想依然存在。
在我们的坚持下,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在我们大张旗鼓地倡导男女平等,倡导同工同酬下,女性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她们可以参政,可以经商,可以搞科研,可以搞创作,建国以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新时代女性,产生了诸多了不起的女领导人、女科学家、女富豪等等,但是这并不足够,因为在社会上男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我并不是说要让男性处于弱势,而是说要平等。
养儿防老的思想,在农村地区依然存在,影响着男女性别比例的平衡。八九十年代,拐卖儿童妇女的犯罪活动猖獗,被拐卖的婴幼儿中,男孩儿占比高于女孩,这就是一个例证。计划生育时期,农村地区生男孩的思想依然很重,对子女教育的投资也是侧重于男孩子。
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城市也难以免俗,潜移默化地影响男女性别比例平衡。尽管都说不重男轻女,那是因为都只有一个孩子,要么是儿要么是女,根本无从对比。因为都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疼爱。生女儿的只是不想承认而已,再加上生的是女孩子,已是既成事实,且无力与时代抗衡,不得已嘴硬罢了,要不为啥争第三代的冠姓权呢?
正是因为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怪,农村地区非要生个男孩子出来,可能第一个是儿子,后面就不生了,而如果第一个是女孩儿,可能还是要再生的。如果男女不平等的思想不能彻底推翻,那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那么女性少于男性,是不是就可以探索一妻多夫制呢?这就是一个错误的逻辑。
提出这个问题的,都是简单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男性比女性多这个结果,甚至都没有进一步对比一下建国以来的男女性别比例的变化情况。
那历次人口普查男女比例是如何变化的呢?
根据官方数据,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男女性别比例为107.56,1964年数据大幅降低,变为105.46,这跟当时鼓励生育,基本家家户户有多个子女,鲜有没有男丁的家庭,因此人口日渐趋于平衡。1982年这一数据长到106.30,1990年106.60,2000年106.74,2010年105.20,2020年105.07。
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男女性别比例
可以看出2000年之后,男女性别比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当前的男女性别比例是建国以来最为平衡的性别比例。伴随这个时期的政策,是房地产市场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两座大山压在人头上,生男不如生女。
从建国以来,一夫一妻制都执行地好好的,也没听说哪个年代研究过一妻多夫制,社会之所以能够平稳运行,不是还有女性离婚再嫁的吗?所以像什么男性人口比女性高出几千万啊,男孩子长大娶不上老婆啊,这都是不负责任的贩卖焦虑。
综上所述,一妻多夫制和一夫多妻制一样,早已被我们扫入故纸堆,那些都是封建糟粕。一妻多夫制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它的依据本身就难以自洽。
文章不易,敬请关注!
编辑:俯仰已陈
-
- 解读易经第五卦:水天需(倪海厦人间道原文及解读)
-
2025-09-04 18:36:38
-
- 涨涨涨!奢侈品涨价潮催热这一行业:买包背五年,倒手一卖能赚1万?
-
2025-09-04 18:34:23
-
- 有一说一,她真的好美啊!被傅老大耽误的绝世大美女!
-
2025-09-04 18:32:07
-
- 老祖宗流传千古的夫妻关系名言,句句都发人深思
-
2025-09-04 18:29:52
-
- 2019年,亚马逊雨林中发现有一头座头鲸,生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
-
2025-09-04 18:27:37
-
- 离开赵本山的“赵四”关小平,现在住500万豪宅,建了个酒厂
-
2025-09-04 18:25:21
-
- 中国佛教史(76):人人都会背的《心经》,为何被专家称为邪说
-
2025-09-04 18:23:06
-
- 福建宁德最值得去的八大景区,每到一处都让人惊艳!绝对值得
-
2025-09-04 18:20:51
-
- 苹果「中端杀手」iPhone 16e正式发布!4499元值不值?
-
2025-09-04 18:18:36
-
- 哈尔滨海宁皮革城600kW液冷超充站:华为“黑科技”打破“极寒梦魇”
-
2025-09-04 18:16:20
-
- 32年前,毛阿敏唱了一首童谣,将中国绝密军事基地暴露给了全世界
-
2025-09-04 18:14:05
-
- 川大宿舍曝光,整洁高级到让人羡慕!
-
2025-09-04 07:42:46
-
- 绷不住了!千万毕业生“杀”入职场,往届生哭诉:找工作更难了!
-
2025-09-04 07:40:31
-
- 一年收入20-50W,利润大得吓人的6个冷门项目,适合白手起家!
-
2025-09-04 07:38:16
-
- 凭什么?崔老师又狠狠地火了一把
-
2025-09-04 07:36:01
-
- 当兵的日子系列(119)之:211医院
-
2025-09-04 07:33:46
-
- 央视《一馔千年》帮厨换人,贵州卫视林晶晶接替王嘉宁,全程尬笑
-
2025-09-04 07:31:31
-
- 银行卡不要盲目开短信通知,不少人没当回事,多亏有银行人员提醒
-
2025-09-04 07:29:16
-
- 七个失眠的电影
-
2025-09-04 07:27:01
-
- 济宁20条城际公交线路大全!架起连通11县市区的桥梁
-
2025-09-04 07: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