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齐改嫁后,与丈夫生下4个子女,她用长子名字纪念毛岸英

2025-06-30 18:18 来源:网络 点击:

刘思齐改嫁后,与丈夫生下4个子女,她用长子名字纪念毛岸英

| 影中纪实

编辑 | 影中纪实

一、泪洒中南海

1953年的夏天,刘思齐叩响了毛主席办公室的门。

作为毛主席的干儿女、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每个月都会来到中南海探望毛主席,然而这次看似再寻常不过的探访,于刘思齐而言却有着重要意义。

她心底里一直藏着一件没有答案的事,没办法向别人问起,只有在主席这里才能找到解答。

看到刘思齐前来探望自己,毛主席很是高兴,连忙放下手中的工作招呼她赶紧坐下。

在二人亲切的寒暄过后,主席似乎是察觉到了她带着心事前来,便开口问她是不是最近遇到了什么问题?

毛主席和刘思齐

见到主席这样问她,刘思齐也终于鼓起勇气直切主题地说道:

“爸爸,我已知道岸英在朝鲜,现在距离他出发也已经有三年时间了,您能不能告诉我,他在朝鲜干些什么,还有多长时间才能回来?”

毛主席听她提起岸英也不免有所触动,不由得将眼神转向窗外,装作不在意的样子讲到:

“在搞一个大项目呢,可能还要再等上一段时间呢……”

以往主席用这样的话将这个话题遮掩过去的时候,刘思齐总会不假思索地点头接受,再拜托主席代她向岸英转达问候及思念之情也就是了。

毛主席

然而这次前来的刘思齐似乎已然做好了一问到底的准备,她不免有些着急地问道:

“之前去往朝鲜的战士现在大多也都归国了,岸英怎么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来信,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此话落地后换来的是中南海室内的一片沉寂。

主席在沉默良久后缓缓将视线转回到刘思齐身上,最终他哑着嗓音沉沉地讲道:

“思齐,岸英已经牺牲了。”

乍然听到这个消息,刘思齐的大脑直接变作了一片空白,回荡在耳边的唯有“牺牲”二字,霎时间天光暗淡,环宇崩塌,痛哭之声在毫无设防间倾泻而出。

周恩来等人听见这哭声纷纷赶来,映入眼帘的就是刘思齐在屋中崩溃痛哭的景象,而坐在一旁的主席双眼之中已然浸染上了一汪水润,其中是无法向人言说的悲恸。

看着这般景象,众人都明白了这是主席最终将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了儿媳刘思齐。

这个消息一瞒就是两年有余,其中辛酸不知该从何说起。

刘思齐和毛岸英

情绪崩溃的刘思齐突然间想起好多事,最先想起的就是她最后一次见到岸英时的情景。

那是1950年10月14日,之所以被她记得那么清楚,是因为那天之后的第二日就是他们二人结婚一周年的纪念日。

然而那天晚上的自己还因为阑尾炎手术住在医院里,岸英那段时间因为工作原因异常忙碌,他们夫妻二人在结婚一年的时间里总是聚少离多。

那晚夜已深了,刘思齐也没有想到岸英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来医院看望她。

当天岸英长时间地坐在病床前静静地望着她,那双眼睛里明明告诉她,这人有好多话想说,但最后却只说出来一句:

“我明天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出差’。那里通信不便,如果你没有接到我的信,千万不要着急。”

毛岸英与刘思齐

那时候刘思齐还不晓得毛岸英已经决定好了随志愿军入朝作战,听到丈夫说要“出差”,她虽遗憾要与丈夫再度分离,但也只是嘱咐丈夫照顾身体、一路平安。

到了分别之时,身体还没有痊愈的刘思齐执意下床要到医院门口去送丈夫一程。

她清楚地记得当晚在医院门口道别时,岸英已然走出两步而后却又突然折返回来,冲着她深深地一鞠躬。

那时的刘思齐还觉得丈夫的举动有点难以琢磨,现在一幕幕想来,她怀疑是不是当时的岸英就已然预感到了这会是他们二人的最后一见?

自己这三年来收不到岸英的来信,听不到岸英的消息,唯独在去年意外得到岸英在朝鲜拍摄的一张照片,那时她才知道原来丈夫的“出差”实际上就是远赴朝鲜。

刘思齐挂念了岸英足足三年,没想到第一个收到的有关丈夫的确切消息,即是他在入朝一个月后就牺牲在了战场上,再也回不来了……

原本是要携手一生的伴侣,现在却永远地天人两隔,这让刘思齐怎么能接受?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她只能大哭,然而这哭也很快被人劝慰住了。

刘思齐和毛岸英

二、主席的劝慰

正当刘思齐崩溃到不能自已之时,周总理扶住她颤抖不已的肩膀安慰她说:

“快别哭了,思齐,你要节哀,你爸爸的手都冰凉了。”

正是这句话将情难自已的刘思齐从悲哀中拽了出来,她突然意识到此时自己的大哭会惹得毛主席更为难过。

老年丧子的苦痛已是她所不能体会的,何况主席还因为考虑到刘思齐正在上学的情况,将这个噩耗足足瞒了两年才告诉她。

主席内心的辛苦又该向何人诉说?

毛主席和毛岸英

为了不让主席因为自己再次陷入痛苦的情绪,刘思齐连忙将脸上的泪水擦干,随即去宽慰坐在一旁的主席。

然而毛主席又岂会不知此时儿媳心中会有多么悲痛,自儿子毛岸英离世后,有时他看见刘思齐推门而入,都会恍惚间觉得岸英会在下一刻随她一同出现。

面对儿媳的伤心欲绝,毛主席不由说了很多话来宽慰她,最终他对刘思齐讲道:

“思齐,今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儿了。”

而在之后的漫长人生时光里,在毛主席的一干儿女中,他最为惦念的就是这个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大女儿刘思齐。

毛主席和毛岸英、刘思齐、李讷

主席时常会和刘思齐互通书信,在信中问及她的身体和心情,同时勉励她尽快从往日的悲痛中走出来。

每封信后主席常常都会以“父字”作为落款,信里的字里行间莫不是一个父亲对于女儿最为诚挚的关怀以及祝福。

毛岸英牺牲的那一年,刘思齐不过才刚满20岁,高中阶段的学习还没有结束。

为了让刘思齐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同时也是出于对她学业上的关心,毛主席先是安排她在高中毕业后去到莫斯科读大学,而后又支持她回国转专业念书的想法。

在得知刘思齐真正热爱的是中国古典文学后,对此领域有着同样热爱的毛主席还给她列了一个书单,为她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帮助。

毛主席如慈爱的父亲一般,在刘思齐学习、成长的道路上不停地给她提供帮助。

而最让主席挂心的,依旧是这个“女儿”的终身大事。

毛主席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来到了1958年,距离毛岸英逝世也过去了八年之久。

刘思齐在繁忙的学业之余仍然会抽出时间来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而主席每次见到她的时候都会在心里想,思齐是个好孩子,可不能就这样一辈子孤零零地过下去,还是要尽早向前迈一步,找一个合适的伴侣度过余生才好。

抱着这样的想法,毛主席但凡找到机会,都会劝这个儿媳改嫁。

在一次和几位儿女的见面谈话中,毛主席主动挑起了这个话题,开玩笑似地对儿女们说:

“你们是不是都要考虑一下结婚的事了,也让我早一点抱上孙子孙女嘛!”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

几位儿女纷纷笑着说,找对象也不是那么好找的,要真能像拿个麻袋在街上随便抓一个那么简单也就好了。

此时刘思齐也不由插话道:“要是抓了个大黑麻子,那可就麻烦了!”

毛主席听见刘思齐对这个话题并没有刻意回避,随即语重心长地对刘思齐说道:

“思齐,其实我最担心的还是你啊!”

刘思齐一下子明白了主席话中的意思,随即摆摆手说:“爸爸,我不着急的!”

眼看儿媳还是对再找伴侣一事有心结,毛主席也只能暂时放下这个话题,而是选择在之后给刘思齐写的信中多次劝她考虑此事。

毛主席

三、最终改嫁

看着毛主席十分关心自己的婚姻大事,刘思齐的心里也是五味陈杂。

虽然现在距离自己知道岸英离世的消息也已经过去了五年之久,她明知再也见不到岸英,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他的思念之情。

刘思齐总是会在一个人的时候想起1946年在延安遇见毛岸英时候的场景。

那时的自己才不过是16岁的年纪,毛岸英比她大8岁,她总是将毛岸英当哥哥看待。

那时的毛岸英刚刚由苏联学习回国,她见到岸英哥的时候总是不敢靠近,毕竟自己的童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岸英哥却是啃过“洋面包”的人。

然而在二人不断接触过后,刘思齐发现毛岸英是个直率真诚、心地善良的人,不仅懂得他们这些孩子之间的话题,还一直鼓励她学习和进步。

慢慢地他们二人的关系就产生了变化。

毛岸英

最终毛岸英大胆地向刘思齐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刘思齐还记得岸英哥对自己说:

“思齐妹妹,你的童年在监狱里度过,我也蹲过监狱,我们算是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不知道你愿不愿意与我携手共进,相伴此生?”

那时的她只知道笑着点头答应,却不知道她和毛岸英的夫妻缘分,不过只有一年之久。

这段只有一年的夫妻缘分,始终是刘思齐内心深处最为珍贵的眷恋,她怎能这么轻易地就从这段感情中抽身出来,随即奔赴下一段感情。

然而毛主席却不忍她一直沉溺在过往之中,甚至给她下了“最后通牒”。

时间转眼来到了1961年,这年刘思齐已经31岁了。

而此时的她收到了一封来自毛主席的信件,毛主席写这封信不为别的,就是让自己的儿媳尽快考虑终身大事。

毛主席在信里写:

“女儿:你好!哪有忘了的道理?隔久了疑心就生了,是不是?还有总是要结婚,你为什么老劝不听呢?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眼见毛主席对于自己改嫁的态度如此坚决,刘思齐也最终下定决心听从爸爸的安排,开始考虑再找伴侣的事情。

而在找伴侣之前,她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心愿,那就是想去朝鲜为毛岸英扫墓。

毛主席也明白她的心结所在,随即从自己的稿费中支出钱财给刘思齐做路费,同时交代刘思齐前去扫墓的时候不要惊动朝鲜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最终在1959年2月中旬,刘思齐来到了位于朝鲜的毛岸英墓前。

在这里她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由悲恸大哭起来。

而在了结这桩心愿后,回国后的刘思齐就表明了自己同意再找伴侣的态度。

毛主席早在前几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开始帮自己的儿媳物色新的对象。

通过刘震将军的介绍,刘思齐最终和时年30岁、为人正派的空军学院的教员杨茂之开始了交往,很快二人就建立了恋爱关系。

随着彼此了解的进一步加深,这两个人产生了想要结婚的念头,而当刘思齐将这事向毛主席汇报后,主席对二人能够走到一起的结果也表示开心和祝福。

1962年2月中旬,杨茂之与刘思齐在北京举行了婚礼。

杨茂之(右一)、刘思齐(右三)

毛主席虽然没能亲自到场,但还是让人送来了一幅亲笔书写的《卜算子·咏梅》作为这对新人的新婚贺礼。

同时主席还从自己的稿费中支出300元钱让人带给刘思齐,嘱咐她“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婚礼上的刘思齐在看到毛主席派人送来的贺礼后不免感动地留下眼泪,她明白爸爸为自己付出的已然太多太多……

刘思齐在与杨茂子结婚后一共生下了四个孩子,而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丈夫杨茂子主动向她提议要给这个孩子取名为“杨小英”,以此来纪念毛岸英。

纵然刘思齐已然有了新的家庭,然而之后她也数次去到朝鲜,去为毛岸英扫墓。

刘思齐全家福

四、迟来的抚恤金

1990年10月底,刘思齐再一次去到志愿军烈士陵园给毛岸英扫墓。

在烈士陵园中的数座烈士墓碑前,刘思齐突然想起一件一直积压在自己心里的事情,那就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毛岸英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之前刘思齐还以为毛岸英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一直放在毛主席身边由他妥善保管着,因为害怕提起这件事惹主席伤心,所以自己一直也没有问过主席。

然而直到毛主席去世,自己也没有看到过丈夫毛岸英的烈士证书,这让她不免怀疑有关部门可能是漏发了这份证书。

回国后的刘思齐立刻将这件事情进行了上报。

在几番调查后,有关部门证实当年确实漏发了毛岸英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和抚恤金。

有关部门在查明这一情况后,随即将毛岸英烈士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和320元抚恤金交给了刘思齐。

刘思齐在拿到这两样东西后,心中又是一番感慨万千。钱多钱少这并不是她在意的事情,她只是在看到这份证明书后,才真正意识到毛岸英已然永远地离去了。

2006年刘思齐来到了朝鲜的大榆洞,这里是毛岸英牺牲的地方。

毛主席曾在生前嘱咐她,一定要到岸英牺牲的地方看一看,然而她也没有想到,这个嘱托竟然在岸英逝世后56年才被自己完成。

此时已然76岁的刘思齐颤巍巍地摸着大榆洞的一石一木,最终在这片土地上洒上一杯酒,以示对丈夫毛岸英的怀念之情。

刘思齐来到大榆洞

她抬头望着天空,不由得想起之前岸英对自己说:

“思齐,你知道离我们国家不远的地方正在打仗吗?”

那时的她还在读书,对于打仗的事情了解得很少,只是呆呆地问岸英哥:

“是朝鲜吗?听说打得很凶,希望这片战火不会蔓延到我们的祖国。”

那时的岸英哥没有答话,但是刘思齐却从他的眼睛中看到了坚定的认同。

随后自己的丈夫便肩负起了“为千千万万中国人免受战火”的使命,毅然决然地选择奔赴朝鲜战场,最终光荣地倒在了他为之奋斗的战场上,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

他不仅是为朝鲜人民的安宁而战,更是为了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而战。

此刻站在大榆洞前的刘思齐再次体会到了毛岸英赤诚的爱国之心,她不免感怀地说道: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早就知道的。”

刘思齐

尾声

2022年1月7日,刘思齐在北京逝世。

她一生中曾有7次赴朝扫墓,纵然年华逝去,她对于毛岸英的思念也不曾有丝毫消减。

之前接受采访的时候,面对着镜头的刘思齐说出了自己最大的遗憾:

“每次去给岸英扫墓的时候都有人陪同,所以我只能站着给他鞠躬。其实我老是想着什么时候能自己去一次,不要任何人陪着,我能坐在他的墓前好好地哭上一场,在他的墓前静静地待上一天。”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刘思齐老人不止一次哽咽无言、几欲落泪。

刘思齐

苏轼曾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恐怕这世间无人能够体会刘思齐自毛岸英烈士离世后心里所承受的苦痛。

毛岸英烈士在战场上做出的牺牲是伟大的,而刘思齐对于丈夫永远的怀恋之情也同样是值得世人敬佩的。

谨以此文向毛岸英烈士致敬!

向这段伟大的革命爱情致敬!

向众多为新中国做出牺牲的革命先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