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真正含义

2025-10-11 04:06 来源:网络 点击:

传统民俗:“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真正含义

在中国民间传统中,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也就是人类的诞生日。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祈求平安和幸福。

而在传统习俗中,有一句谚语叫做“七不出门,八不归家”,那么这句谚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初七这天不要出门,初八这天不要回家。这种说法来源于古代民间对数字的崇拜和禁忌。

古人认为“七”是不吉利的数字,因为它与“离”谐音,寓意着分离和离别;而“八”则是一个吉利的数字,因为它的发音与“发”相似,寓意着发财和顺利。

那么,正月初七不能出门有什么讲究呢?

在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七这天不能出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避免意外发生。古人认为正月初七这天出门容易遇到危险和意外,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人们选择留在家中。

2. 祈求家庭团圆。正月初七这天不出门,寓意着家庭成员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3. 尊重人日。正月初七是人类的诞生日,人们在这天选择留在家中,以示对人类的尊重和敬意。

总之,“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说法是源于古代民间对数字的崇拜和禁忌。

虽然现在这种习俗已经逐渐淡化,但在一些地区和家庭中仍然保留着这种传统。作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了解和尊重这些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