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繁殖4000株,过去泛滥成灾,如今变废为宝,“水花生”厉害了

2025-07-30 02:26 来源:网络 点击:

一月繁殖4000株,过去泛滥成灾,如今变废为宝,“水花生”厉害了

前些年还因为水花生泛滥成灾而头疼,如今却变废为宝,成了好东西,不得不说“水花生”厉害了。

水花生这东西估计农民是十分熟悉的。到本世纪初的时候,水花生已经在我国南北各大水域出现了泛滥成灾的景象,困扰了不知道多少的养殖户,给养殖户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在当时,人们肯定会有疑惑,这么个祸害东西是怎么来的呢?水花生又是什么呢?

水花生的学名是水葫芦(学名:Eichhornia crassipes),原产于南美洲,因其美丽的花朵和强大的净化水质能力而被引入多个国家,其中就包括咱们国家。水葫芦在中国的泛滥成灾,主要是由于其极强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以及缺乏天敌的制约。

凡是没有天敌制约的物种,都会发展到泛滥成灾的地步。就如小龙虾也是如此,它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接着就是现在要说的水葫芦,水花生了。

追溯一下历史,水葫芦最初是在1901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的。20世纪40-50年代,由于其作为猪饲料的潜力和净化水质的能力,水葫芦在中国南方多个城市被推广种植2。然而,由于其无性繁殖速度快,一株水葫芦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一个月内可以繁殖出近4000株个体2,导致在中国南方水域迅速泛滥成灾。据统计,珠江水系的水葫芦每十年数目增长十倍,显示了其在中国南方特别是珠江流域的严重泛滥情况。

上面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水葫芦这东西很厉害,一个月就可以繁殖出4000株的个体,别说小小一个湖泊,一个种子下去,估计一两个月就泛滥成灾,全部被水花生给占领了。

如此惊人的繁殖速度,我国几个主要的湖泊在短短几年就被这东西给覆盖,要说这水葫芦的危害,如果仅仅是占据了生存空间,或许还是简单的,但它并非如此简单。水葫芦的泛滥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它覆盖水面,阻碍光照,导致水下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破坏了当地生态食物链,引发渔业损失。

水葫芦还对水运航线产生阻力,影响航运。水葫芦虽然能够吸收水中的重金属,但无法彻底清除,一旦死亡后,有害物质会重新释放,造成二次污染。

其实面对水葫芦,我们也并不是坐视不管,而是在前期已经采用多种方法处理了。比如农民个体的话,单纯依靠人工进行打捞清除,而更迅速的是采用机械清除、设置围网阻隔以及化学防治等方法,但是这些办法似乎都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水葫芦的泛滥依旧还在,甚至还发展得更严重了,最后让人束手无策。

从数据上来看,仅仅用了3年时间,我国水花生的泛滥就达到了300万亩,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

就当社会各界准备跟水葫芦打持久战的时候,事情发生了转机。

一只虫子出现,让人们看到了消灭水花生的希望。原来我们专家发现,用土办法很难战胜水花生的泛滥,那么只能用生态最原始的方法,那就是让水花生的天敌来处理这些东西。

于是再三思考,多加衡量之后,专家果断引进了一种以水花生为食得虫子,这种虫子专门吃水花生。不得不说专家的这个决定,真的是有效的,而且见效十分快速。

这小虫子引进之后,水花生的泛滥速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南方地区的水花生泛滥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可是北方却出现了问题,原因是这些虫子在北方冬天太寒冷了,经不住冻,全给冻死了,造成北方水葫芦在隔年有出现泛滥成灾的局面。

于是专家就得从这些虫子入手,保护他们过冬,或者培育可以抗寒抗冻的新品种虫子。

但是这都是相当艰巨的任务,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实现这个目标。

再过了几年,北方水葫芦泛滥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专家又发现,这水葫芦并非一无用处,而是可以加以利用。经研究发现,合理处理水葫芦可以生产沼气,还可以当饲料,另外这些水葫芦虽然会泛滥成灾,但对当地的生态也起到了另一种作用,那就是净化水质和土壤,水葫芦生长可以吸收重金属和污染物。这一发现,给了处理水葫芦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如今对于一些特殊的生产企业来说,水葫芦就是一个宝贝疙瘩,应用价值很高。

经过多年与水葫芦的抗争之后,最终发现水葫芦原来也是宝贝,可谓是变废为宝,水葫芦厉害了。你们认识这水葫芦,水花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