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词韵:四位豪放派代表词人的经典之作

2025-07-30 01:55 来源:网络 点击:

豪放词韵:四位豪放派代表词人的经典之作

豪放派词作不同于婉约派和花间词以描述爱情、离别等情感为主的婉约表达。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意境恢宏、视野广阔、情感激昂,主要以家国兴亡、民族命运为主题表达词人壮志豪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以下是4位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作,与友友共享。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去黄州时所做,描述了赤壁古战场的雄浑、苍凉、壮丽的景色,通过缅怀周郎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功业不成的愁闷。整首词大气磅礴,气势恢宏,被誉为“古今绝唱”。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在密州任知州的时候,一次去祈雨回城时在黄茅岗射猎时激发出了报国豪情而创作的。整首词散发着词人狂放、豪迈的慷慨意气。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21岁就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是他后来在多个地方当地方官时没有停止过训练军队,期待有朝一日收复中原,可惜他的主张受到排挤,近20年不得重用。这首词就是辛弃疾壮志难酬,晚上挑灯看剑,回忆在军营的金戈铁马的快意生活,如今英雄迟暮心愿未了,悲愤难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忧虑和悲愤写出的这首词。这时辛弃疾已经60岁了,被闲置了二十年再次被启用,但是并不是终于认可他的政治主张了,而是借着他主战元老的的名号达成当权者的政治目的。辛弃疾虽然主战,但是并不认可轻敌冒进的做法。所以他一方面积极备战北伐,一方面又忧虑于自己所处的险恶的政治环境,空有一腔报国情怀,一生不得重用。整首词义重情深,豪壮悲凉。

岳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国土沦陷了,作为战场对阵杀敌的元帅而言,没有比这更让人痛心疾首的了。但是岳元帅壮志豪情不减,来日必定报仇雪耻,重整乾坤。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是作者受政敌陷害被罢免,回乡途径洞庭湖,独自泛舟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天地之间只有他一叶孤舟,看到纯净的湖面与月色互相辉映,想到自己也是表里如一、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君子一个。作者借景抒发自己高洁忠贞的气概,同时也透着被无端诬陷而遭贬的悲凉。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