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高丽王朝的建立
第十二篇:高丽王朝的建立
高丽(lí)(고려),又称“王氏高丽”,是后梁贞明四年(公元918年)由王建所建立的政权,共历经34代君主,传国475年;
高丽统治朝鲜半岛时期,对外先后向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契丹(辽)、金、蒙古(大元)和大明等中原王朝称臣,因此在某些场合也有“有唐高丽国”、“有宋高丽国”、“大元高丽国”之称;
史料中的“有宋高丽国”之称
后来高丽之号经阿拉伯商人传播至西方,如今韩国的英文名“Korea”就是由高丽的拉丁文名“Goryeo”变形而来。
乱世随父从军
王建(왕건),字若天,朝鲜半岛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高丽王朝的开国之君,谥号“神圣大王”,庙号“太祖”;
唐僖宗乾符四年正月十四日(公元877年1月31日),王建出生于新罗汉州松岳郡(今朝鲜开城),父亲名王隆,母亲是韩氏,据《高丽史·世家卷·太祖篇》记载:
幼而聪明睿智,龙颜日角,方额广颐,气度雄深,语音洪大,有济世之量。
唐昭宗龙纪元年(公元889年),元宗、哀怒率众在沙伐州揭竿而起,从而拉开了新罗末期农民起义的浪潮。此后,新罗各地或是爆发起义、或是豪族割据;
农民起义
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梁吉、弓裔等人在北原地区起兵反叛。乾宁三年(公元896年),王建随父亲王隆归顺弓裔,王隆时任松岳郡沙粲,据《高丽史》记载:
裔大喜,以为金城太守,世祖(王隆)说之曰:“大王若欲王朝鲜、肃慎、卞韩之地,莫如先城松岳,以吾长子为其主”。
弓裔听从了王隆的建议,命王建修筑勃御堑城并担任城主。翌年,王隆病逝,弓裔则脱离梁吉,割据铁圆城自立;
自立为王
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弓裔迁至松岳城,王建前去拜见,弓裔授其为精骑大监。光化三年,王建奉命出征,先后攻取了广州、忠州、清州三地以及唐城、槐壤等郡县,因功升为阿粲;
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弓裔以松岳城为都,建国称王,定国号“高句丽”,史称“后高句丽”;
天复三年,王建率领水师沿西海岸南下,攻占了半岛西南角的锦城郡等十余个郡县,改为罗州。同年,良州告急,弓裔命王建领兵前往救援,回朝后,弓裔向其询问边界的情况,王建于是献安边拓境之策,弓裔大为赞赏,提拔其为阏粲;
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弓裔迁都铁圆,改国号为“摩震”。此后几年,由于弓裔愈发暴虐无道,王建为避免被无辜牵连,因此申请外调,弓裔任命他为韩粲、海军大将军,令其镇守罗州;
后梁开平五年(公元911年),弓裔改国号为“泰封”,两年后,召王建回朝并任命其为百官之首的广评侍中,同时晋升波珍粲。
泰封、后百济、新罗三国势力分布
建立高丽政权
后梁贞明四年(公元918年),弓裔长期的倒行逆施与滥杀无辜,引起了部下的严重不满。六月十四日夜,骑将洪儒、裴玄庆、申崇谦和卜智谦四人拜访王建,在《三国史记·弓裔传》中记载,四人言曰:“今主上淫刑以逞,杀妻戮子,诛夷臣寮,苍生涂炭,不自聊生。自古废昏立明,天下之大义也,请公行汤、武之事!”
王建面露怒色拒绝道:“吾以忠纯自许,今虽暴乱,不敢有二心,夫以臣替君,斯谓革命,予实否德,敢效殷、周之事乎?”
诸将听闻再劝道:“时乎不再来,难遭而易失。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今政乱国危,民皆疾视其上如仇雠(chóu chóu),今之德望,未有居公之右者……”
关键时刻,王建的夫人柳氏站出来对其说道:“以仁伐不仁,自古而然。今闻众议,妾犹发愤,况大丈夫乎?今群心忽变,天命有归矣!”随后手提甲领披在王建的身上;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 ”
在《高丽史》中同样有对此事的记载,只不过谈话的内容并没有详细的记述,根据《高丽史》记载:
骑将洪儒、裴玄庆、申崇谦、卜智谦等密谋夜诣太祖第,共言推戴之意,太祖固拒不许。夫人柳氏手提甲领披太祖,诸将扶拥而出,令人驰且呼曰:“王公已举义旗矣。”于是奔走来赴者不可胜记,先至宫门以待者亦万余人。
弓裔自知众叛亲离,大势已去,所以乔装从北门出逃,躲藏在山谷之中,后来因过于饥饿偷食麦穗,被斧壤城的百姓所杀;
次日清晨,王建即位为王,宣布改国号为“高丽”,寓意“值金鸡(新罗)自灭之期,乘丙鹿(高丽)再兴之运”,定都“开州”,后改称“开京”(今朝鲜开城特级市)。由于君主姓王氏,后世为区别于之前的高句丽,故又称“王氏高丽”。不过虽然高丽的国号有“兴灭断绝”之意,但王氏高丽与高氏高丽并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
高丽太祖王建画像
翌年,王建追封曾祖父为始祖元德大王、祖父为懿祖景康大王、父亲王隆为世祖威武大王。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封长子王武为正胤,正胤即太子。
统一朝鲜半岛
王建即位后,积极与新罗交好,不仅奉新罗为“宗主”,还多次出兵帮助新罗击退了后百济和靺鞨的袭扰,为此与甄萱之间的关系十分敌对;
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甄萱出兵攻打曹物郡,王建派将军哀宣和王忠领兵前去救援,然而初战失利,哀宣战死沙场,曹物郡军民拼死抵抗,才保住城池没有被攻陷。同光三年,王建一边派大将庾黔弼进攻燕山镇,一边亲自率兵救援曹物郡,结果两路大军的境遇天差地别。庾黔弼不仅击杀了后百济将军吉奂,还乘胜进攻任存郡,杀虏三千余人,而王建则是羊入虎口,反被甄萱围困在曹物郡;
后三国时代的势力分布
没过多久,庾黔弼挥军前去解围,双方于是议和并互换人质,甄萱送出外甥真虎、王建送出堂弟王信;
天成元年(公元926年),真虎病死于高丽,甄萱认为是被王建所谋害,因此便杀了王信,两国关系再度破裂;
天成二年正月,高丽联合新罗攻取了龙州,三月,高丽军又占领了近品城,八月,王建亲征康州,高思葛伊城城主兴达投降,康州各地守将见状皆望风归顺;
九月,甄萱出兵攻打新罗高郁府,高郁府是距离新罗王都金城最近的一座城池,新罗景哀王为此遣使告急,据《高丽史》记载:
王谓侍中公萱等曰:“新罗与我同好已久,今有急不可不救。”遂遣公萱等以兵一万赴之。
然而高丽援军还未抵达,甄萱就已经挥师攻破金城,随后不仅纵兵劫掠,强辱王妃,还逼迫景哀王自尽,改立金傅为王。王建听闻后大怒,亲率五千精锐骑兵在公山截击甄萱,结果反被后百济军击溃,凭借大将申崇谦、金乐等人的拼死掩护才得以脱身,此役过后,高丽在与后百济的对抗中开始处于下风;
天成四年九月,甄萱发兵五千攻打义城府,守将洪述领军出击,最终兵败身死,王建得知消息后恸哭曰:“吾失左右手矣”;
十二月,甄萱亲率大军围攻古昌郡,王建领兵前往救援,双方在瓶山相遇,大战至黄昏时分,甄萱败退,高丽军斩杀八千余人,一举扭转了此前被动的局势;
长兴三年(公元932年),王建遣使入后唐朝贡,后唐明宗李嗣源授王建特进、检校太保、使持节、玄菟州都督、充大义军使,封高丽国王;
高丽王出行时的仪仗旗帜
清泰元年(公元934年),渤海王世子大光显率众数万逃亡至高丽,王建不仅将其收留,赏赐土地、宅邸和官职,还赐其姓名为王继,纳入宗谱之中;
清泰二年,后百济爆发内乱,甄神剑囚禁其父甄萱后,自立为王。据《高丽传》记载:
太祖十八年春三月,甄萱子神剑幽其父于金山佛宇,杀其弟金刚。初萱多妾,有子十余人,第四子金刚身长多智,萱特爱之,欲传其位。其兄神剑、良剑、龙剑等知之忧闷。时良剑、龙剑出镇于外,神剑独在侧,伊粲能奂使人与良剑、龙剑阴谋劝神剑作乱。
同年六月,甄萱逃至罗州,投降高丽,王建将其接至都城开京,尊为尚父,位在百官之上。十月,新罗敬顺王金傅纳土归降,王建封其为正承公,位在太子之上,还把长女乐浪公主嫁给金傅为妻;
纳土归降
清泰三年,甄萱上奏曰:“老臣远涉沧波,来投圣化,愿仗威灵,以诛贼子耳!”起初,王建还想再等等时机,但是经不住甄萱的再三请求,于是决定出兵。他命太子王武和将军朴述希领兵一万先行至天安府备战,随后亲率大军前往会合;
同年九月,高丽军与后百济军隔利川对峙,王建命甄萱,大相坚权、朴述希,元尹康柔英等领马军一万,元尹能达,正朝英直等领步军一万共同为左军。大相金铁、朴守卿,元甫连珠、元尹萱良等领马军一万,元尹三顺、正朝英儒等领步军一万共同为右军。大匡王顺式,大相兢俊、王廉,元甫仁一等领马军二万,大相庾黔弼,元尹官茂等领黑水、达姑、铁勒诸藩劲骑九千五百,元尹贞顺领步军一千,元尹宗熙领步军一千,大将军金克宗领步军一千共同为中军。另命大相公萱,元尹能弼,将军王含允等领骑兵三百以及步兵一万四千七百人为后备援军,三军合计八万七千五百人;
古代君主御驾亲征
两军列阵完成后,尚未接战,后百济将领孝奉等四人见高丽军势大,因而临阵倒戈,降于甄萱。趁敌军士气正低落之际,王建令全军齐进奋击,后百济军迅速溃败,高丽军俘虏将士三千两百人,斩首五千七百余级;
之后乘胜追击至马城,眼见大势已去,甄神剑遂与良剑、龙剑率文武百官投降,王建率军进入后百济王都全州。战后,王建以神剑僭位是二弟所胁为由,免去了他的死罪,但处死了良剑、龙剑和能奂三人,所俘虏的将领全部送往开京,士卒则尽皆放还。至此,高丽完成了统一朝鲜半岛的大业。
统一后的高丽王朝疆域范围
族属出身之谜
关于王建先祖的民族出身,至今中韩朝三国的史学家们仍说法不一,而且无论是哪种说法,都缺乏足够明确的史料证据;
一、唐朝皇室后裔之说
该说法出自高丽后期的野史《编年通录》和《编年纲目》,《编年通录》是由12世纪中期的高丽史官金宽毅所著,据该书记载:
有名虎景者,自号圣骨将军,自白头山进历至扶苏山左谷,娶妻家焉。后来虎景又遇见山神寡妇,二人结为夫妻。但虎景不忘旧妻,夜常如梦来合,生子曰康忠。康忠成人后,娶西江富人女具置义为妻,生二子,长曰伊帝建,次曰宝育。
宝育出家修道,尝梦登鹄岑,向南便旋,溺溢三韩山川,变成银海。明日,以语其兄伊帝建,伊帝建曰:“汝必生支天之柱”。遂以女德周妻之。又有新罗术士,见宝育所居木庵曰:“居此必大唐天子来作婿矣。”后德周生二女,长曰失载,次曰辰义。
唐肃宗李亨画像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时为太子的唐肃宗,曾隐姓潜邂至松岳郡,投宿宝育家,自称为大唐贵姓。宝育“认是中华贵人”,令其女辰义“荐枕,留期月,觉有娠”,生作帝建。
作帝建渡海赴唐寻父,因舟行不顺而被舟中人选中抛进海里,却意外知遇于西海龙王,娶其女翥旻义,生四男,长曰龙建。后来,新罗高僧道诜登上白头山,望见龙建住宅,说这是“种穄之地”,龙建听说后,与道诜交流风水之学,按照道诜的建议以王为姓,改命名王隆。
隆路遇一女子,貌似梦中所见美人,“遂与为婚,不知所从来,故世号梦夫人,或云以其为三韩之母,遂姓韩氏”,生子名曰王建。
传说中的王建先祖世系
而在闵渍所著的《编年纲目》中则认为当初东游的“中华贵人”不是唐肃宗,而是唐宣宗,据该书记载:
忠宣王在元时,有翰林学士从王游者,谓王曰:“尝闻王之先出于唐肃宗,何所据耶?肃宗自幼未尝出阁,禄山之乱,即位灵武,何时东游,至有子乎?”王大惭不能对,闵渍从旁对曰:“此我国史书误耳,非肃宗,乃宣宗也。”学士曰:“若宣宗,久劳于外,庶或然也。”
二、高句丽遗民之说
该说法也是目前朝鲜和韩国史学家们普通认同的一种说法。
他们认为在王建先祖的传说中虎景来自白头山,白头山在高句丽境内,很可能就是依附于高句丽的白山部。而在王建给后晋石敬瑭的上表中曾说“渤海国本吾亲戚之国”,现在很多朝韩学者都认为渤海国王室是高句丽遗民后裔,所以王建也是高句丽遗民后裔。
不同的是,朝鲜史学家们认为,王建的先祖是在公元7世纪末,唐朝攻灭高句丽后南下新罗的。而韩国史学家们认为,王建的先祖是在高句丽灭亡后被唐朝迁至营州,并改姓为王,安史之乱爆发后,一部分高句丽遗民随李正己南下山东,另一部分则回到了朝鲜半岛,王建的祖先属于后者中的一员,并且很可能与李正己家族有姻亲关系,传说中的“大唐贵姓”也并非唐朝皇帝,而是李正己家族。
三、汉族移民之后
该说法由我国的学者们提出,他们推测王建可能是汉晋时期乐浪郡豪门望族王氏的后裔,在后唐明宗册封王建的诏书中称王建为“长淮茂族,涨海雄藩”,长淮一般指我国江淮地区。因此,王建应该是从江淮地区移民朝鲜半岛的汉人望族后裔;
此外,在后唐册封王建夫人柳氏的诏书中有一句“足显鹊巢之美”,就是暗指王建鸠占鹊巢,以汉人的身份君临朝鲜半岛。
高丽太祖王建的显陵
PS: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
-
- 网红都弱爆了,让金大川和Cici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白富美
-
2025-07-08 13:45:33
-
- 潍坊新纪元学校2022年普通高中招生简章
-
2025-07-08 13:43:17
-
- 三本高人气豪门总裁 TOP榜小说倾情巨献,通宵看完也值得
-
2025-07-08 13:41:02
-
- 中国最恐怖的10大生命禁地2——羌塘无人区
-
2025-07-08 13:38:47
-
- “赵政委”何政军:娶初恋,妻子为他退出娱乐圈,结婚29年无绯闻
-
2025-07-08 13:36:32
-
- 2009年“沙僧”闫怀礼葬礼,师徒齐聚,毛孩献礼,马德华掩面痛哭
-
2025-07-08 13:34:17
-
- 冰火中的宗教极端分子:光之王的狂信徒红袍女梅丽珊卓
-
2025-07-08 13:32:01
-
- 《中国人史纲》:跳出帝王家谱的平民史观,中国强大凝聚力的反思
-
2025-07-08 13:29:45
-
- 中日历史上最诡异的事件——皇姑屯的疑云
-
2025-07-08 13:27:30
-
- 港独黄之锋:美国一手扶持的“提线木偶”,靠反华反港换名利双收
-
2025-07-08 13:25:15
-
- 渤海明珠——秦皇岛北戴河区,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
2025-07-08 13:22:59
-
- 青簪行、无忧渡、花千骨的导演“林玉芬”9部爆款剧,不看都不行
-
2025-07-08 13:20:44
-
- 属于深圳人的青春剧来了!
-
2025-07-08 13:18:29
-
- 王蒙《青春万岁》| 青春的记忆何以永不褪色
-
2025-07-08 03:39:39
-
- 善啃“硬骨头”:长征劲旅红4团
-
2025-07-08 03:37:24
-
- 大韩民国军衔解读
-
2025-07-08 03:35:09
-
- 孙海英和吕丽萍终于为自己的口无遮拦付出了代价
-
2025-07-08 03:32:53
-
- 曹舒慈:足尖撑世界 青春吐芳华
-
2025-07-08 03:30:37
-
- 上海浦东:包容开放、时代变迁中的拓路者
-
2025-07-08 03:28:22
-
- 这些瓷瓶的名字你知道怎么叫吗?中国瓷瓶器形大全鉴赏
-
2025-07-08 03: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