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池史——上海 南汇篇

2025-10-05 17:01 来源:网络 点击:

中国城池史——上海 南汇篇

“南汇”之名由来于南汇咀(嘴)。古时长江在此入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而南,与钱塘江在此交汇,大约在唐代逐渐形成陆地,故称南汇咀(嘴)。

明代南汇咀中后所

中国城池史——上海 金山篇中已经说到,明初,为抵御来自海上的威胁。朱元璋以信国公汤和、方鸣谦在东南沿海设置卫所城池。洪武十九年,于南汇咀(嘴)三围地筑千户所城,次年筑城完毕,称“守御南汇咀中后千户所”,简称南汇所(金山卫下辖千户所之一)。

南汇城所在地 三围

南汇所城周五里一百四十九步,高二丈二尺。设陆城门四座:南门迎熏、北门拱极、东门望(观)海、西门听潮。水关两座:东水关静(靖)海、西水关通济(海)。门楼角楼敌台各四座。

清代南汇县城图

永乐十五年,都指挥使谷祥扩修南汇所城,扩建后城周六里七十五步,土城包砖,城高五尺,护城河深七尺五寸,宽八丈。弘治、正德、万历年间均有修缮。

1930年左右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南汇城

清康熙十七年,裁撤南汇所。康熙五十七年,国库拨款委派松江府同知郑山督修南汇城。雍正三年(有说雍正二年,也有说雍正四年,此处以南汇县志所述为准),分上海县地设立新县,因县治设于南汇城,故称南汇县,县署设在城内西北隅,南汇城易名为城厢镇。乾隆三十九年,城池进行大修。

民国时期南汇县城

道光二十二年,英军进犯上海,南汇城有所修葺。咸丰三年上海小刀会起义,一度占据南汇城,但旋即又被清军收复。次年,城墙再次得到加固。同治十一年,知县罗嘉杰以新砖修补城墙。

南汇城池大致范围示意

民国二十三年因城厢镇有惠于南汇而易名为“惠南镇”。进入21世纪以来,南汇县先是变为南汇区,后又并入浦东新区。也是清代松江府下辖各县级建置中未能留存至今的两个县之一(另一个为川沙厅)。其建置虽已不在,但惠南镇却延续至今,古城格局保存完好,城墙仍有遗址可循,而拱极路、听潮路、靖海路、通济路、西门路等路名似仍在诉说南汇古城的故往。

1944年美军航空测绘南汇城周边

南汇古城墙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