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契约》是一款二次元手游,目标女性玩家 然后呢?

2025-10-02 21:17 来源:网络 点击:

《刀剑契约》是一款二次元手游,目标女性玩家 然后呢?

日本厂商DMM是一家主打页游领域的游戏出品方,但DMM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手游圈。为什么?

在游戏这个领域,DMM似乎是最懂两件事,一是泛二次元,二是女性玩家,而这两个属性恰好是如今中国的手游开发运营者们最想攻坚而常常遍寻不得其要领的。

DMM在中国最为玩家所熟知的作品有两款:主要面向男性玩家(事实上也吸引了大量女玩家)的《舰Collection》与面向女性玩家的《刀剑乱舞》,此两款作品让众多中国玩家不惜代价突破日方运营设置的种种限制也要玩到。前者在中国已经有了许多模仿品,例如近期因运营与开发方的纠纷被苹果下架的《战舰少女》,例如上架不久的《少女舰队》与《舰娘收藏》,而后者在中国的泛二次元玩家群体中尽管已经流行了近一年,但似乎鲜有开发者想要挑战这个题材。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历史长河里刀光剑影,英姿无数。”

该来的终归会来,就是您面前的这款《刀剑契约》。

为了游戏的预热推广,游戏的发行方往往要绞尽脑汁,策划线下事件,在社交平台组织翻牌美女墙,而真正引爆了传播的案例少之又少。《刀剑契约》尽管是一个很可能尚处于原案企划阶段的产品,第一波预热的消息放出,在24小时内就引发了近6000条转发,足以比肩使徒子、小熊猫等网络红人的手游广告传播数据,最重要的是,绝大多数转发都覆盖到了游戏最可能转化的受众那里,不仅仅是“增加曝光”。

《刀剑契约》第一轮官宣的传播图谱,用户反馈中以“希望”与“期待”为主流

转发用户大多数是女性,多级朋友圈传播占传播总量一半以上

所谓的泛二次元玩家是一个有些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被认为有极强的潜在消费能力(由《Love Live!》与《崩坏学园》等作品可证明),另一方面他们对手游常见的氪金扭蛋抽卡十分排斥,以至于《刀剑契约》的开发者要特别声明:

“刀剑契约游戏中所有的拟人化兵器,获得方式只有建造和推图两种模式,不存在抽抽抽,所以大家不必认为一定需要氪金什么的。”

同时这可能意味着,《刀剑契约》的玩法与付费机制与被模仿的《刀剑乱舞》不会有太大的差别,而开发者提供的游戏界面截图与人设图也显示,玩家最终玩到的可能不是一款想像中的“中华风”刀剑手游,很大程度上会是一个沿用《刀剑乱舞》的日式画风与背景框架的“同人”作品。

《刀剑契约》给人的印象与“中华风”相去甚远

尽管《刀剑契约》未必能给玩家带来一些游戏玩法与设计上的创新,但它可能改变些什么?

《战舰少女》的开发方幻萌网络与发行运营方派趣网络一系列争执的背后,不仅有的是金钱利益上的纠纷,更有游戏营收理念的冲突。尽管是一款高仿作品,《战舰少女》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获取了一大批产品的忠实粉丝,发行方希望尽快能够从这部分玩家身上变现,而开发方或许更注重游戏的长线口碑与营收,拒绝某些目的或许是快速拉动营收的修改,为后来的撕破脸摊牌埋下伏笔。

日前幻萌与派趣的纠纷以诉诸法律手段告一段落

假如《刀剑契约》能够成功上线与玩家见面,它要面对的也是类似的问题——只有“建造与推图”,不强调快速消费成长的手游能否与国内的发行方愉快地合作?如何去与掌握推广资源的渠道谈位置?被“不逼你付费”的情怀吸引来的玩家如何能够为开发者创造价值?

DMM在日本市场的一个解决方案是在游戏之外建立一整套游戏官方周边商品产业链,抱枕、挂件、卡贴,《战舰少女》在国内也试水了类似思路,大受玩家欢迎,然而在一个版权保护不力,盗版猖獗的市场中,靠贩售实体周边盈利长期而言几乎是个不可能选项。另一种思路,是伴随官方周边的销售,为玩家赠送游戏内特殊道具或代笔的兑换码,这是一种遏制盗版周边的方案,但由于苹果不久之前在日区暂时下架了《怪物弹珠》,显示其对“兑换码”这一游戏运营的推广首段持不予容忍的态度,《刀剑契约》如若希望以这种方式获取营收,甚至无法在苹果的官方渠道Appstore立足。

《怪物弹珠》的案例表明,即使是某一国家最能赚钱的游戏,只要被认为影响到苹果的利益,也会被痛下杀手

《刀剑契约》能够为行业带来的改变,或许不会是它有可能成为第一款“最懂女性二次元玩家”的手游,而是为了生存,它需要找到一条独立于市侩的发行与渠道推广的营收道路,而这或许能为其它独立游戏所借鉴。

您认为《刀剑契约》可能通过怎样的方式把拒绝“氪金抽抽抽”坚持下去?不妨说出你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