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桐城“桂林方”名称由来

2025-08-05 03:35 来源:网络 点击:

浅述:桐城“桂林方”名称由来

作者:方友才

桐城凤仪方氏,先祖由广信迁鄱阳,鄱阳迁休宁,休宁者方德益迁池口,又于宋末元初迁桐城,居凤仪坊,始称“凤仪方氏”。又因为过去祠堂在桐城县城,又俗称“县里方”、“大方”。

(凤仪坊/配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拍摄者所有)

为何后来“凤仪方”又称“桂林方”呢?家谱列传上有载。

方懋列传:“…方懋(字自勉)治家,勤家日丰,训诸子能文学。…,以子息蕃廓所居,搆断事坊闳丽甲一邑。…,(友人)而羡自勉五子有五龙之目。已而仲氏佑成进士,季氏瓘举于乡。自勉五十一而卒。至成化元年以佑贵,敕赠四川道监察御史。都谏王瑞题其门曰桂林。族乃大。”(《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列传)

(配图来源头条站内,受版权保护)

方恕列传:“方恕(字自宽)…,拮据家政躬纤细而总其成,…。创桂林新第,材木皆自宽手料。德望威仪亚于其兄,乡人称双璧。吾宗之兴,自勉运智,自宽运力,犄角之功也。”(《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列传)

自宽列传提到创建“桂林新第”即指断事坊。也就是说王瑞在“断事坊”门楣上题名前,旧居已称“桂林第”。“桂林”这个称呼应该是来自邑人对凤仪方举人之家的敬称,古人贺文举(中举)用词:蟾宫高步、名登桂籍。

(桂林第/配图有本文作者拍摄)

方法是方家第一位科举中试者,人称宅第“桂林第”是寓意方家将来有更多人能“荣登桂籍”、取登桂如林之意。有人说“桂林”意指“蟾宫折桂,连桂(折桂)成林”,此说牵强,“蟾宫折桂”,比喻科举登第(专指中进士),折桂成林,就是有多人中进士,显然就当时“桂林”不能作此说。

方懋,字自勉,桂林方六世祖,父断事公方法建文己卯举人,因靖难受牵连投江殉国,去世时自勉公年仅十五岁。公才智超群,仪表英俊,孝母友弟,勤劳致富,构筑新第“断事坊”,宏伟壮丽盖桐城。自勉公有五子,皆能文学,时人都很羡慕,称五子有“五龙之目”。后来果如所说,三子方佑乡试中举,殿试及第六子方瓘乡试中举。方懋去世后,方佑贵为四川道御史,有政声,朝廷敕赠其父同等官职名。都谏王瑞(1481年升为都谏给事中)见方家文风昌盛,科甲连绵,“桂林”之称名不虚传,便在断事坊门楣上题下了这“桂林”二字。

(配图来源头条站内,受版权保护)

都谏王瑞和方佑同朝为官,又是如同方佑一样的直言谏官,不阿谀奉承,他题字必然是经过深思的,题字“桂林”是对此第的认可和对方家家风文风的肯定。其时方家已有五人中举及第,五世方法,七世方佑(进士)、方瓘。八世方印、方向。

方家自王瑞题字后名声更大了,“桂林”之谓因王瑞而更显,方氏自此由“凤仪方”改称“桂林方”。

王瑞题字并非虚褒,更不是“趋炎附势”,事实也确实如此,题名时的方氏远的不说,近的又有自勉孙辈八世方印中举方向中举及第。继而有弘治戊申知县陈勉为方氏五举人立“桂林坊”之举,此乃实至名归!王瑞题字的最好印证。

(配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拍摄者所有)

明清两代桂林方“名登桂籍”的举人和“登科及第”的进士各有30余名,名列桐城各氏家大族之首。

至于有人说桂林方“桂林”指的是方佑开府桂林,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最多只能算是巧合!

(配图来源头条站内,受版权保护)

为官“桂林”府,可称“桂林公”,王瑞如果以方佑为官“桂林”便在断事坊题名“桂林”,那只能算是“桂林公”的宅第,还不能升华到把“凤仪方氏”改为“桂林方氏”的程度。也就不会有自宽公盖断事坊称“桂林新第”之说。不然岂不是自相矛盾。

凤仪方”是始祖迁桐凤仪里的重要得名因素,成名已久,且是全族之称号,“桂林公”之“桂林”是个人之谓。再者王瑞题字的背景是方懋五子皆贤,人誉有五龙之目,进而中举及第,和古人对文举的贺词“名登桂籍”称谓相符,一门多人中举及第可谓“登桂如林”,称“桂林”不为过。与后来的为五举立“桂林坊”呼应。此说包含意义更全面。

(把‬方懋宅第‬题名‬、方恕盖‬桂林‬新‬第‬、方佑为官‬桂林‬府‬,二代人就‬“桂林”得名分解‬出‬三种说法,本身就不合理。)

名登桂籍”符合中举人之称。用“桂林”一词作为方氏族徽,恰到妙处,既有“名登桂籍”者众之意,又有“攀蟾折桂”者多之名。寓意方氏科第连绵,簪缨不绝。

作者:方友才,枞阳浮山。桐城桂林方二十三世。

声明:文字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部分配图网络,版权属于原拍摄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