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面军头号猛将程世才,为何到东北后高开低走,授衔仅为中将?

2025-07-13 07:28 来源:网络 点击:

四方面军头号猛将程世才,为何到东北后高开低走,授衔仅为中将?

程世才18岁加入红四方面军,到20岁时,他因为作战勇敢,已经成为了红11师33团政委

当时,红11师的政委是李先念同志,他晚年回忆起程世才时还对程世才的勇猛记忆犹新:“在战场上,世才气势夺人,身先士卒,一往无前,就像出山的猛虎。”

1933年,红11师33团作为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进入川陕根据地,红11师扩编为第30军,程世才也因此成为30军第88师师长兼政委,当时他才21岁。

红30军是以原红四方面军11师为基础扩编而来的,该军是红四方面绝对的主力军,军长为余天云,政委李先念,师级干部包括一众在后来为人熟知的名将,比如:程世才,王建安,杜义德,李天焕。

在著名的“反六路围攻”中,已经升任30军副军长的程世才率部大纵深迂回,在徐向前指挥下,同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在黄猫垭地区围歼川军万余人。

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中央军委下令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策应红一方面军渡江北上。此时,军长余天云调任红31军军长,程世才作为代理军长(政委李先念)率领第30军为渡江主力成立完成了这次战役。随后,第30军一部作为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与红一方面军在懋功地区胜利会师。

两军会师后,程世才这位年仅23岁、手里拎着一条长枪的红军军长也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他紧紧握着程世才的手说:“你这个军长很年轻啊!”

当毛主席得知程世才作战勇猛、每次都冲锋在前、当了军长也步枪不离手时,又一次细细地将他打量了一番,赞许地点了点头,又重重地握了一下他的手。

随后,毛儿盖会议上,中央确定以右路军为打通北进通道的主力,而打通北上通道的关键一仗就是包座战役,这一仗,也是由程世才率领30军作为主力来执行的。

《徐向前回忆录》说:“包座战役,我30军立了大功……坚决完成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赋予的打开北进通道的任务,取得了全歼蒋介石嫡系部队胡宗南一个师的重大战果,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包座战役中,程世才的表现给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多年之后,他还记得程世才,并点名让他出任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罗瑞卿为司令员兼政委)。

但是,在包座战役后,张国焘却公然反悔,率部南下川康边,程世才又率领30军参加了南下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如绥崇丹懋战役、百丈关战役等。

1936年10月,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程世才和李先念指挥的30军就是其中的一部。当时渡河的部队还有董振堂担任军长的红5军、孙玉清担任军长的红9军,程世才也是这3位军长中唯一没有牺牲的。

西路军失败后,指挥部命令残部兵分三路,王树声带一路,张荣带一路,李先念、程世才带一路向三个方向发展,最后,只有李先念、程世才率领的这一路沿着祁连山西进,经过40多年的风雪转战,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抵达了新疆,为西路军保存了400多人。

徐向前元帅评价:“这是很了不起的。”

抗战爆发后,程世才返回延安,历任冀热察挺进军参谋长兼平北军分区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分校校长,中央党校第四部副主任等职。

七大之后,程世才奉命率领一批干部到新四军5师(李先念为师长)参加工作,南下到河南新安时,他接到中央电令让他掉头北上去东北,程世才由此开始了自己的东北岁月。

程世才初入东北,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16军分区司令员,不久后又担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兼辽东军区司令员。

3纵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可谓赫赫有名,奇袭威远堡,攻克四平,锦州战役俘虏范汉杰,辽西会战在胡家窝棚捣毁廖耀湘的司令部……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提起3纵的这些优异战绩,人们自然而然联想到的是3纵的“旋风司令”韩先楚,而不是3纵的首任司令员程世才。因为46年11月,程世才就离开了3纵司令员的职位,其辽东军区司令员的职务也降为了副司令员。

程世才在东北战场为何“高开低走”?这要从当时南满的情况说起。

1946年,随着南满北满的联系被割断,我军在南满坚守的,只有程世才的3纵和吴克华的4纵,以及少量其余部队。

在国军占领安东后,南满的情况进一步恶化,战斗频繁,部队减员严重,兵源困难,根据地大大缩小,两个纵队加起来不到3万人,加上地方部队,总兵力不到6万。

紧接着,杜聿明又制定了“北守南攻”的作战计划,把重拳落在了南满军区,南满军区在经历了困难局面后,大家一度非常灰心,部队甚至流传“再待下去不是到鸭绿江喝水,就是到朝鲜去流亡”的话。11月底,陈云同志主动请缨到南满领导工作,并召开了著名的七道江会议才稳定住了南满的军心。

而程世才就是在11月离开3纵司令员的职务的。

毋庸讳言,3纵在此之前虽然作战英勇,但也并不是十全十美,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于南满的分兵把守,东总就非常焦虑,几次去电报批评,敦促他们改进作战方法。

10月19日,东总致电肖华、程世才:“南满三、四纵队今后应很好地研究毛主席战略学第五章,即总部前后作战指示,要在思想上彻底解决集中兵力的思想,要彻底反对分兵把手的挨打方针,和分散兵力打击溃战的方针。”

10月26日,东总致电南满3纵:“你们自敌发起攻势以来,最近尽是打的击溃战,或被敌击退。这种仗就会使士气越打越低,是敌人更加猖狂……如果你们不执行总部指示,则南满局势必将日趋严重。”

南满军区名将很多,比如韩先楚、胡奇才、吴克华、吴瑞林,随着陈云来到七道江,南满的领导班子作了一些调整,萧华改任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南满分局副书记,曾克林也接任了程世才的纵队司令员职务(48年初韩先楚接替曾克林)。

此后,程世才历任安东军区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等职,实际上离开解放战争第一线的指挥岗位。

关于程世才离开一线指挥位置,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一位开国中将的回忆。说是45年10月,罗荣桓元帅率领山东人马进入东北辽南,当时程世才是辽南人民军的司令员。

结果,见面之后,程世才“先把罗荣桓盘问了一顿”,从年龄,到籍贯,到履历,到部队人数,罗荣桓一一予以作答,这位将军看不下去了,插话说:“罗政委身体很不好,中央要求他很快到沈阳去,请你们派几辆汽车,今天就把罗政委和我们送到沈阳去。”问话才结束。

很多阴谋论者把这件事当成了程世才后来被高开低走的原因,却不知在我军初入东北的特殊时节,这个仔细盘问是有必要的;也不知道以罗荣桓的心胸和气度,也断不会为因为这件小事就长期怀恨在心,以至于1年后还要撤程世才的职。事实上,程世才后来还多次被罗荣桓表扬过。

这种阴谋论调,完全是对老一辈革命家的贬低以及对历史常识的缺乏。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