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仿制药是假药吗?为何美国为它保驾护航,印度仿制药的真相

2025-10-01 15:03 来源:网络 点击:

印度仿制药是假药吗?为何美国为它保驾护航,印度仿制药的真相

曾几何时,印度生产的药,口碑奇差,就是“假药“、“地摊药”。可如今,印度的“仿制药”却大行其道,出口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印度支柱产业。

那么,印度的“仿制药”到底是真药,还是假药?它是怎么来的呢?

印度的仿制药的开创者是优素福·哈米耶德,他是制药巨头“西普拉”制药的创始人。

刚开始,哈米耶德生产的药,连本国政府都不愿意购买,他给自己安的头衔是:“偶像破坏者、眼光远大的救世主”。

哈米耶德也是印度“圣雄甘地”的学生。

圣雄甘地(1869年-1948年)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摆脱英国人的控制,振兴印度文化。哈米耶德追随了甘地,并听甘地的指派,建立了一所大学:新德里国立伊斯兰大学,志在培养“自由战士”,这所大学现在还在运营。

1924年,哈米耶德到德国留学,获得了化学博士学位,并与一名立陶宛犹太女孩结了婚。希特勒掌权后,他和心地善良的女孩,又收留了12个犹太家庭,免遭希特勒毒手。

1930年,哈米耶德和妻子回到印度,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破落贫穷的国家,药物短缺,印度的药物市场完全被跨国公司主宰,印度人只能做经销商。

市场上药价奇高,穷人连一瓶普通的感冒药都买不起。愤怒的哈米耶德发誓,要创办印度人自己的制药公司,对抗那些趾高气扬的欧洲人。

在甘地的帮助下,1935年,他终于创立了西普拉公司。二战爆发后,欧洲的制药公司供应链崩溃,印度军队的药品需求量猛增,西普拉公司成为奎宁、维生素B12的最大生产商。为士兵治疗疟疾、贫血,救了无数人。

印度西普拉制药公司

1947年,印度独立。第二年,甘地遇刺身亡。哈米耶德也从了政,入选孟买立法会。他的儿子优素福,小名“优库”继承了公司。

小优库相貌英俊,相当聪明。18岁去剑桥大学学习化学,23岁就取得了博士学位。

优库掌管公司后,他埋头研究出一种工艺,可以把药物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通过分析这些有效成分的分子,他成功的克隆出药品的“核心有效成分”,并将其生产出来,卖给别的公司,这些公司再加入“辅料”成分,制成成品药。

通过卖“有效成分”, 优库的公司成为当时印度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商,赚得亿万财富。但优库当时肯定想不到,他的这种做法,会成为后来印度仿制药的模板。

印度仿制企业工人

当时的印度生活赤贫,人口暴涨。避孕药的价格是每个月8美元,而经他克隆出有效成分,制成的避孕药,价格只要每月20美分,是原来价格1/40。但政府拒绝采购,理由是这种药品不合法。

为了让仿制药合法,优库和他老爸运作成立了印度制药协会,最终修改了印度的药品专利法。

新法规定:“复制一种已有的分子是合法的,但复制这种分子的生产过程是非法的。”也就是说,你可以复制任何一种药品,前提是你要改变它的生产步骤。

改变生产步骤?这种规定等于放任复制。欧洲跨国药品公司纷纷抗议,但无济于事。时任印度女总理英迪拉·甘地出面维护。

她说:“我心目中的世界,是一个医学发现不受专利保护的世界,谁也不能靠生死大事,牟取暴利。”

英迪拉·甘地,是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女儿、担任过两届印度总理,1984年10月31日遇刺身亡。因其领导印度的十六年间的政治方针相当硬朗、立场坚定,故后人亦称其为“印度铁娘子”。

英迪拉·甘地(1917年-1984年)

随着新专利法生效,跨国药品公司逐渐退出印度市场,印度制药业迎来了黄金时代,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到非洲、拉丁美洲、中东、东南亚。

1986年的一天,哈米耶德得知一个重大消息:美国最新开发出一种药物,可以治疗艾滋病,叫“齐多夫定(AZT)“,全球只有美国宝来威康一家公司在生产,售价每年8000美元。

当时印度还没有大规模出现艾滋病,但在非洲已经肆虐。不到10年,艾滋病已经完全摧毁非洲,每天造成5000多人死亡,整个非洲有1/4的人口感染。

艾滋病肆虐非洲

1991年,一家印度实验室主任拉奥,告诉哈米耶德,他已成功分离出“齐多夫定”的化学分子合成物,希望和哈米耶德合作生产,也就是说可以仿制“齐多夫定”了。

他们算了一下,如果能成功的仿制出“齐多夫定”,售价将会是正版药的1/10,每年只需800美元,患者的花费折合在每天2美元。

每年800美元的价格,对于贫穷的非洲人来说,还是太贵了。很多非洲地区连粮食、水都没有,更别说买药了。患了艾滋病,等于判了死刑,只能等死。

有没有更便宜的药呢?就在哈米耶德、优库父子发愁之时,传来一个好消息。

有三家跨国公司研制出另一种新药,由三种药片合成的类似鸡尾酒的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而仿制这种药,可以把价格控制在每年350美元,即每天1美元以内。

从每年8000美元,到每年350美元,这里面会有多少人因此得救?

印度药物短缺

哈米耶德开始运用他在政坛上关系,联合印度的制药商,联系国际活动家,企图说服那三家公司放弃专利,开放配方,和他一起生产这种药。

但是,这三家公司不愿意。葛兰素史克公司公开指责西普拉等印度仿制公司:“他们都是版权的盗贼,他们这一辈子也没有做过一天的研究。”

西方公司指控哈米耶德、优库父子:“他们就想在非洲抢夺市场份额,别有用心!“哈米耶德回应道:“是的,我是别有用心:在我死之前,我想做点好事。”

哈米耶德这么说,也有他的道理。

优库接手公司后,多年来做原料药、做仿制药,赚了巨额利润。他们住着豪宅,品着美酒,可是到破落的贫民窟,看到缺衣少食的平民,这位自由战士出身的富豪,可能心里也不安。

2000年9月28日,哈米耶德参加欧盟布鲁塞尔大会,他在会上宣布:以每天1美元的价格向非洲出售艾滋病仿制药“鸡尾酒”;这些药物的生产技术无偿赠送给非洲各国政府;免费向全球提供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药物“韦拉平”。

第二天,媒体纷纷报道此事。在英国,人们聚集在葛兰素史克药厂外抗议,要求葛兰素史克开放专利,降低药价。在美国,各大城市的艾滋病支持者举行集会声援哈米耶德。

英国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

2001年4月,迫于压力,三家公司同意印度公司仿制,不追究法律责任,并开放一部分专利。8月,西普拉成功仿制出“鸡尾酒”,并进行改进,把原来的三片药片合成为一片。

药虽然出来了,可是安全吗?药效有作用吗?非洲各国,谁也不敢先买。

印度政府出面了,他们邀请世卫组织全程监督、检测药品质量,最终审批通过。药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了非洲大地,百万非洲人的病情得以控制。

印度的药在非洲遍地开花,那些美国药品公司就坐不住了。他们不想看到印度公司一点一点夺走他们的市场,布什政府想出一个“总统防艾计划”。

这个“计划”的玩法是,由美国政府向印度公司采购仿制药,通过免费送、低价等输送到非洲国家。

印度公司的药不经非洲,直接卖给美国。这样以来,美国即可以用药品换取在非洲的利益,比如石油开采,又可以阻止印度药品的渗透,从而保住美国药企的非洲市场。

世界上很多贫穷国家的人,因为哈米耶德活了下来。然而,哈米耶德没有想到,他以一个治艾的仿制药,撕开了一个口子。

随着越来越多的印度药品,通过美国药监局的批准,迫使跨国公司不断地开放专利,降低药价,让更多人买得起药,从而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