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百年曹祥泰:几代老武汉人的集体记忆

2025-07-21 15:14 来源:网络 点击:

风雨百年曹祥泰:几代老武汉人的集体记忆

在司门口解放路,有一个三层楼的房子,上面写着大大的三个字曹祥泰。说起曹祥泰,可是几代老武汉人的集体记忆。

武汉童谣说“芝麻糕绿豆糕,吃了夏天不长包”,其中绿豆糕就是武汉初夏的时令点心,是端午节必备食品之一。

解放路曹祥泰门口的长龙

说到芝麻糕绿豆糕那就不得不提到曹祥泰了。每年农历四月底五月初,超市里的绿豆糕堆成了小山,卖得也便宜,10来块钱就可以买一斤。而曹祥泰的绿豆糕卖到25元甚至35元一斤,门口仍然排起长长的队伍,北边排到司门口天桥,南边到了大成路路口,这些从武汉三镇赶来的“曹粉”只为了几斤曹祥泰的绿豆糕,有的要转几趟车,从江北到江南,在烈日下不惜站上两三个小时。女儿每年给老爸老妈买上两斤,也有女婿送给老亲娘老亲爷的,似乎山珍海味美酒名烟,都远远不如这几斤刻着曹祥泰三字的绿豆糕更有面子。花上半天时间是值得的。

曹祥泰门口排起长龙

还有很多上了岁数的老武汉,也不惜体力,就为了尝尝几块曹祥泰绿豆糕。似乎不吃上几块曹祥泰的绿豆糕就不算过端午节一样。外地人根本无法理解,但对这些老武汉来说,这吃的不是简单的几块绿豆糕,还有儿时的回忆,对父母的思念。吃的不是简单的食品,而是过节的仪式感和怀旧的情怀。

那么曹祥泰的绿豆糕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以至于在超市网购平台遍地的今天,依然难挡它的魅力?

绿豆糕原材料是绿豆、红豆、蔗糖、桂花、油。其中,绿豆选用品质上好的南方小豆——每年夏初绿豆收获季节,曹祥泰都会派人到乡下收购口感清爽的优质绿豆。红豆只用赤小豆和红竹豆,再熬制成红豆沙。在蔗糖的选用上,曹祥泰手工熬制糖浆自制绵白糖,火候和糖水比例都要恰到好处。绿豆糕软硬口感所需力道微妙,如果用机器模具压制,用力过度会过于板结,力道不够则容易松散,因此曹祥泰坚持全流程手工制作。

正由于曹祥泰始终坚持用最好的原材料,最恰当的比例和火候,并坚持手工制作,才有了曹祥泰绿豆糕几十年如一日的口味。不管商业形式如何改变,曹祥泰对品质的追求始终如一,也才有了曹祥泰绿豆糕百年口碑。150多年历史的曹祥泰由 于投料讲究、工艺传统、至今仍然倍受广大市民的欢迎。自然不是10元一斤的其他品牌的绿豆糕所能比拟的。挑剔的武汉人自然尝得出其中的区别。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个品牌带给武汉人的,童年和青春的回忆,曹祥泰是几代老武汉的集体记忆。

老妈的娘家就在八卦井,也就是后长街里面一点,武昌古城有八井九湖十三山,现存的就有八卦井。解放路解放前叫长街,东边火巷进入一点的街叫后长街。当年的曹祥泰老武汉响当当的日杂商号,日常生活杂用,品类之全、货色之佳,衣食住行,式样之新,别无他店能与之项背。曹祥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少不了的商店。我妈告诉说每次一放学,她姨妈不是叫她去曹祥泰打酱油!就是买盐,还有针头线脑,锅碗瓢盆,生活日杂,应有尽有。到了逢年过年,瓜子花生糖果糕点,那是盼了好久才能等到的。也不是想买几斤就几斤,不但要计划要票,还要排长队。在老妈的记忆里,似乎曹祥泰门前每天都排着长队。

那时候排队成了习惯,以至于经常会闹出笑话。有男人看见前面有人排队,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排上去再说。结果,排到前面才发现是卖卫生巾的。这样的笑话,每天都有。今天的人们是无法体会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什么东西都那么弥足珍贵,不要说没钱,有些东西就是有钱也是要计划的。

说起曹祥泰的发家史,是个特别励志的故事。曹祥泰的创始人曹南山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又多。从小就靠提篮小买卖维持家计,不管卖蚕豆还是绿豆,别的小贩都是锱铢必较,而他从来都是秤平斗满,大把抓给顾客,比其他小贩多,故外号“一大把”。由于他为人实在又勤劳,在这武昌古城长街、新桥、武泰闸一带有口皆碑,慢慢赚了些钱,开起“曹祥泰”水果杂货店,生意日益兴隆。后来生意越来越大,渐渐生活日杂、粮油米面、锅碗瓢盆应有尽有。

经历了百年风雨的曹祥泰依然屹立不倒,不过,由于时代发展变迁,曹祥泰慢慢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当年家家离不开的风头无俩的曹祥泰,一拳难敌四手,品种慢慢开始单一。虽然不像其他很多老字号一样彻底消失,渐渐开始依靠出租门面来维持。除了端午节前后几天的顾客长龙,其他三百多天的时间,它是冷清的落寞的。

曹祥泰的商品,除了绿豆糕,还有金果和酥糖,每年的春节也要小火一把。但和他风头无俩的上百年风光相比,实在是太过落寞了。曹祥泰成了这个城市里的怀旧符号,像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在每年一度的端午节风光一下。视品质如生命的曹祥泰能否王者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