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丨东方建筑中的阴翳之美

2025-04-01 08:14 来源:网络 点击:

美学丨东方建筑中的阴翳之美


中国文化中有“阴翳”一说,理解了“阴翳”二字,才能读懂中国文化。阴翳诉说的是古代中国人的处世哲学、生活理念,它绝不是西方人投入世界的那种积极进取,而是退避三舍,静观世界,静观内心的闲适自足。

阴翳造就了东方建筑之美。当空间被掩盖起来的时候,阴翳的世界就降临了。 一栋建筑,无论本身的设计细节有多么忠于原本的风格品性,采光必定是首要的因素

古老的中式建筑体现出东方人深谙光影的运用,建筑师们在门窗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将窗棂和窗牖雕凿成各种纹路。当日光从庭院洒入室内,就会在墙面或地上落下光影的画作。而那样微弱纤细的光线,让昏暗的室内暗影浮动,构成模糊又静谧的境界。同时,这样的光线又给予人们重重恩惠的感觉。

中国建筑越往南走,越可以从建筑的结构中获悉阴翳的精神密码。西方人的房屋大抵宽敞明亮,而中国南方的屋舍大多阴暗逼仄。区别于西方人把家当做安乐窝,中国人则把家看作是躲避灾难、安身立命的躯壳。

最典型的是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高大封闭的墙体,相邻的屋舍只有一道缝隙的距离,屋内是曲折多重的隔断,陡峭狭窄的楼梯,精美繁复的雕刻掩映了门窗,将中国文化的阴翳演绎到了极致

很显然,这种封闭的建筑格局,人为地阻隔了人与自然的某种联系,将自身安全的隐蔽起来。可能只有在这一片浓重的阴翳下,精神才能安全惬意地栖居。封闭、内敛,与自然遥相观望,自觉地将自身圈入自我构建的一方圣地,以此获得最大的精神愉悦,这正是躲在阴翳背后的精神诉求。

除了屋舍,与自然柔美相融的中式园林,也满溢着“阴翳”的内涵。中式园林中的阴翳,给人一种幽深、穿越之感,长廊接曲径、屋檐连树枝,园林中的阴,不是暗沉,它是静寂的另一种表达;园林中的翳,不是华盖,它是华丽的另一种借代。有了阴翳的中式园林,才有年代的记号,才有历史的年轮。身处其中,你会觉得温润、沉稳和寂静。

阴翳之美,其实就是古老的禅意的东方美。它主张许多事和物,从来不需要百分之百的曝露,留有一丝朦胧感,由品味的人自己领略那份意蕴。

横琴·香洲埠,将中式园林理念贯彻其中,荟萃川、晋、徽、海派、岭南五大流派建筑精髓,融汇石雕、木雕、砖雕、铜雕、灰塑五大营造技法,打造出三街、五巷、一百三十六院。每一座院落,都遵循自然纹理,巧夺天工,内涵天人相合之至理,是蕴养人们纯粹心灵之终极,值得你来细细品味探索。